本站首页|旧站入口
    
 首页 | 关于我们 | 团队队伍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员工园地 | 党团建设 | 合作交流 | 研究基地 | 学习二十大精神 | 资料下载 
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科生专业课 
 研究生专业课 
 实验教学 
 本科评估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文
国际网投大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2021-04-13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160143

2.课程名称(中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Essentials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3.课程类别:通识教育核心课

4.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48学时。

5.先修课程:本课程在大学本科一年级开设,无先修课程。

6.适用学科专业:所有专业

7.教学手段与方法:全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开设的五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内容主要讲述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现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与规律。它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员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集团,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对员工进行集团基本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课程目标及要求

课程目标1: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目标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集团;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集团指导的自觉性。

课程目标3: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目标4: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了解集团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以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课程目标5: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四、课程基本要求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要求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一级指标

二级级指标

1. 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集团指导

12345

2. 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知识和素养

具备集团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具备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2345

3.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科学道德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追求真理献身教育事业的科学道德

134

4.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以及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

1345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含研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2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国情的基本方面,也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出发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意义的认识。

2.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讲授、讨论、视频、阅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

4

1.掌握1840年后的100多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造成的深重灾难。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1.深切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2.在总结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时,正确认识社会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在其中的关系。

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脉络,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深刻领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基本任务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启发、联系、讲授、讨论、视频、阅读、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

4

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太平天国虽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他们不可能取得胜利;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但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   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他们政治上的软弱性,最终导致失败。

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启发、联系、讲授、讨论、视频、阅读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

4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

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是20世纪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4.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1. 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正确评价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4.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3.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以设问导入,通过讨论引发思考,提供辅助材料加深认识,再进一步分析、总结,认清问题

专题讲授法、问题导入法、多媒体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

2

1.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的背景、内容与特点。

1.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

2.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原因。

把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性质、历史线索,了解当时复杂的时代和国际环境,认识当时国内的主要政治力量的特点及其政治主张,深刻领会在这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中,何以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

讲授、讨论、阅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

6

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与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及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集团的选择。

2.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掌握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集团,认识举起集团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2.了解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理解它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联系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特别是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讲授、讨论、视频、材料分析、阅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4

4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国民党统治、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2.毛泽东对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大贡献。

3.20世纪 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训。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依据、理论内容及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建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把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了解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集团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讲授、讨论、视频、材料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6

1.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残暴统治和反人类罪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3.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1.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民党政府既抗战又反共反人民的两面立场。

3.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合作的动因、合作方式及其意义。

1.认清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是必须打败、同时也是能够打败的。

2.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3.认识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讲授、讨论、视频、材料分析、阅读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4

4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

2.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美国支持下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专制的本质以及国民党政权败亡的真正原因。

3.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及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4.第三条道路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其历史命运必然要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了解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掌握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掌握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振兴、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讲授、讨论、视频、材料分析、阅读。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2

2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

3.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

1.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道理。

1.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过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历史结论。

讲授、讨论、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

4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

3.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2.正确认识中国在20世纪50 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与基本矛盾,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握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历程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讲授、讨论、视频、材料分析、阅读。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学

 

1.了解1956 年至1976 年二十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及经验教训。

2.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对外关系、执政党的建设几方面所采取的方针政策。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其现实意义。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及其原因。

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20 年的历史发展,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挫折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主要表现,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自学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自学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

2.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意义。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基本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 中国共产党人对集团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了解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认识这场大讨论对于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

2.掌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对于党和国家完成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要意义。

3.掌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南方谈话”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1.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3.了解新时期集团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4.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

自学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自学

 

1.“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体系。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老员工须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学


 

期中考试

2

 

 

 

 

 


 

讨论课

2

 

 

 

选取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进员工的认识。

 


 

答疑课

2

 

 

 

解决员工课程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六、其他教学的实施要求

本课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外自学部分由员工自主安排时间来完成。

布置适量的课程作业以检查员工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任课教师针对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释疑。

七、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使用教材为教育部集团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二)推荐参考书

1.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1-3),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 孙中山:《建国方略》,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5.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6月。

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1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8. 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册),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9.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0.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12. 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

13. 肖甡著:《两种命运的决战》,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程编委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年版。

八、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1.根据本课程性质、内容及特点来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员工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2.考核方法:考试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课程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成绩具体构成如下:

课程考核计分方法及比例

成绩组成

考核/评分环节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教学目标

 

 

平时成绩40%

考勤

检查员工的学习态度和到课情况,旷课3次及以上者此项成绩为0。考勤占平时成绩的30%

1

平时作业

考察员工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占平时成绩的10%

12345

平时测验

阶段性检查员工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0%

12345

课堂发言

依据员工课堂讨论发言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分。占平时成绩的10%

12345

期中考试

考核员工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情况。占平时成绩的30%

12345

 

期末考试6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主要考核各章的基本知识、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考察员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卷面成绩60%计入课程总成绩。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12345

 

(二)成绩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平时作业及测验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基本要求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80-89

60-79

0-59

1.学习态度

书写工整规范,按时完成

态度较认真,基本按时按量完成

学习态度一般

态度不端,存在拖延、缺交行为

20

2.内容准确度

内容符合问题要求

内容比较切合问题

内容单调不全面

内容偏离问题

30

3.作业规范性

逻辑清晰,角度全面

逻辑较清晰,角度比较全面

逻辑与整体框架一般

逻辑不清,答案不完整

20

4.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能从多维度正确分析与解决问题

基本能正确分析与解决问题

分析与解决能力一般

分析与解决能力较弱

30

(注:作业评价视角:态度、及时性、工整性、规范性、正确性)

2.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基本要求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80-89

60-79

0-59

1.卷面工整

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卷面较整洁

书写一般

字迹不清

20

2.内容丰富完整

内容丰富,有创新性

内容较全面

内容单一不全面

内容过于片面

30

3.正确性

内容符合问题要求

内容比较切合问题

内容单调不全面

内容偏离问题

30

4.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能从多维度正确分析与解决问题

基本能正确分析与解决问题

分析与解决能力一般

分析与解决能力较弱

20

九、课程主要环节与培养要求对应矩阵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实现对员工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建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环节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 说明该课程培养环节对培养要求中相应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

课程主要环节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

 

培养要求1

培养要求2

培养要求3

培养要求4

培养要求5

知识点1:了解国史、国情

H

H

H

H

H

知识点2:历史和人民对集团的选择

H

H

H

H

H

知识点3:历史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

H

H

H

H

H

知识点4:历史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H

H

H

H

H

知识点5:历史和人民对改革开放的选择

H

H

H

H

H

主要教学环节1:课堂讲授

M

H

H

M

H

主要教学环节2:课堂讨论

H

H

H

H

M

主要教学环节3:平时作业

 

H

H

 

 

注:用 H(高)、M(中)、L(低)表示作用程度。

 

 

 

 

大纲制订人:集体制定

教研室主任:粟远辉

教学经理审核

关闭窗口